【原标题】俄罗斯百岁老兵的中国抗战记忆
文/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江宥林 刘恺
桌上摊开的旧报纸、沙发靠背上摆放的家庭相册、挂满整面墙的战争胜利画报和老照片……百岁老兵费奥多尔·巴里洛夫的书房很小:一桌、一椅、一个衣柜、一张沙发就几乎将空间占满。可他平时最爱在这里待着,因为这里是他最得意的“个人军史博物馆”。
1925年,巴里洛夫出生于俄罗斯阿尔泰地区的一个村庄。1943年,还不满18岁的他应征入伍,后成为步兵团的一名狙击手。1945年8月,巴里洛夫随部队来到中国东北,同中国军民一道抗击日本侵略者。
“这是我们步兵团战士的合照,那时我们在中国的作战已经结束。”巴里洛夫翻开一本回忆录,指着一张黑白集体照中的一名年轻士兵对记者说,“看,这个就是我!”看着年轻时的自己,老人不禁回忆起80年前在中国参战的日子。
“当时,我们需要行军几百公里。穿越戈壁沙漠时,战士们忍受着缺水的煎熬。”老人仍清楚记得当年奔赴中国战场时的情景,“为了翻越险峻的大兴安岭,我们有时不得不手脚并用,稍不留神就可能滑下悬崖。”
展开剩余58%行军途中,巴里洛夫的脚底被磨出一个个水泡,他用针挑破水泡,然后继续前进。“针是最好的战地医生。”巴里洛夫打趣道。
在赤峰市,巴里洛夫和战友们在酷暑中与日军展开激战。
“我们在战斗中打得非常英勇。平时有针对性的战术训练帮助我们最终战胜了敌人。”巴里洛夫骄傲地说。
中苏军民并肩作战,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。结束在中国的作战后,巴里洛夫返回祖国。复员后,他在铁路警局工作多年,直至1975年退休。
在整个军旅生涯和职业生涯中,巴里洛夫获得过许多奖章。“对我来说最珍贵的是因在中国参加对日作战获得的这枚,它是我们与中国战友并肩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见证。”老人用手指轻轻碰了碰胸前一枚已经微微泛黑的奖章。
巴里洛夫擅长写作,曾撰写多本书籍,详细记录了他在中国战场抗击日军的亲身经历。“我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视角来记录这些故事,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。”谈及这些作品,巴里洛夫很自豪。
“部队休整期间,我会和战友们聚在一起,用歌声提振士气。经常有中国人围过来听我们唱歌,有的还会带来食物与我们分享,这是在紧张的作战间隙难得的慰藉。”老人拿起一本自己的著作,向记者回忆道。
巴里洛夫告诉记者,自己有很深的“中国情结”。日常生活中,每当遇到中国人,老人总是愿意和他们交谈。
“我曾和中国人一起战斗,我们之间的情谊是经过了战火考验的。”老人激动地说,“中国人淳朴、善良、真诚、勤劳,我打心底里喜欢中国人,他们是我最可敬的朋友。”
刊于《参考消息》2025年8月7日第9版
编辑 张伊宇
发布于:北京市蜀商证券-股票配资网门户-按月配资开户-配资天眼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